龜山又稱壽山,位于山東省梁山縣境内。
相傳,很久以前一戶逃荒人家來到梁山附近的一個小山村,被當地善良的百姓收留。日子久了,這家男主人發現,村裡百姓隻是做些簡單農活,但衣食無憂,生活安逸。一位好心人悄悄告訴他,村後山腳下有個神龜,每天快天亮時,就會爬到一個隐秘地方下金蛋。誰去得早,誰就會撿到。
好心人特意叮囑,神龜每天隻下一個金蛋,下蛋時不要驚擾,更不能貪心。第二天,男主人乘着夜色早早藏在山裡。天微微放亮,果然看到一隻磨盤大的烏龜慢慢爬過來,下了一個蛋就走了。他迫不及待跑過去,把金蛋抱回家。天一亮,就拿到城裡換成了銀兩。
從此,這家男主人不再勞作,每天都搶着去山上撿金蛋,最後過上了富足日子。但這個人很貪心,嫌天天起早太辛苦,又怕被别人撿到。頓生歹念,決定趁烏龜再下蛋時把它殺掉,來個殺龜取卵。這天蒙蒙亮,男主人帶着刀子進了山。就在神龜下蛋時,他面露猙獰,直捅過來。受到驚吓的神龜,猛一回頭,搖身變成了一塊烏龜形狀的巨石,把那個人壓在了山下面。
那戶逃荒的家人無顔留在村裡,又一次踏上乞讨之路。為了紀念這隻曾經造福鄉鄰的神龜,鄉親們把這座山稱為“龜山”。雖然這是一個傳說,也給後人留下警示:貪婪腐蝕人性,做人如果貪心不足,最終害人害己。老人們說,每當陰天下雨時,都能聽到龜山下隐隐有人哀号的呼叫。我想,那應該是一個忏悔的聲音。
後來,當地人把這個傳說寫進縣志,幾百年來一直影響着梁山的後人。“夫妻雙清”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例子。
據史料記載,明永樂十三年(1415年)十月的一天,刑部主事劉甯外出,其妻安氏留在家裡。突然,家裡來了一位訪客,還送來一個大西瓜。安氏感覺這個瓜不太尋常,就叫仆人把瓜切開,發現裡面放了很多金銀珠寶。受為官剛毅廉明的丈夫影響,安氏也是心清如水,不為金銀财寶所動,招呼家人将“瓜”和人一起送到官府。永樂皇帝聽聞後大為驚歎,下诏書褒賜夫婦二人白金二百兩。
劉甯出生的地方,就在現在的梁山縣大路口鄉張博士集村,距離龜山不遠,當年他廉潔從政、清白為官是不是也受到“龜山傳說”的影響,我不得而知,但這個“夫妻雙清”的故事至今傳頌不衰。在張博士集村劉氏祠堂懸挂着一副對聯:“剛毅廉明垂庭訓于萬古,烝嘗禴祀重宗倣亦千秋。”多少年來,劉氏後人始終牢記着“倡廉潔、重信義、不納私”的遺訓,代代相傳,曆久彌新。
二
我從小生活在梁山附近的村子,直到離開家鄉都沒有正式登過龜山。其實,龜山和梁山相距不足三公裡,一個在城北,一個在城南,隔城相望,遙相呼應。或許是梁山的名氣太盛,人們更多津津樂道于英雄的傳奇,讓本不秀麗的龜山黯淡失色。它就像梁山的影子,左右南北,靜靜相伴,有時甚至讓人忘記了它的存在。
記得很多年前,我曾路過一次龜山。車行水泊西路,不遠的居民區中突兀着一個山頂。夕陽下,遠遠望去,若隐若現的陽光照在山頂上,光秃秃的,除了堅硬的石頭,沒有一點生機。山腳下,也是一片雜亂,很難想象這就是龜山。這裡也一度被私搭亂建所困擾,最多時有11家工廠、10多個事業單位,2000多戶居民在這裡生活。龜山仿佛一隻被牢牢束縛的烏龜,忍辱負重,寸步難行。“有山不知山,看山不見山”成了這裡一道奇觀。就連附近居民都搖頭歎息:我們都不記得龜山長什麼模樣了!
慶幸的是,前幾年當地政府實施人居環境工程改造,拆棚透山,拆棚建綠,讓沉寂多年的龜山盼來了春天。當時,也有市民擔心,會不會拆了棚戶區再搞房地産?畢竟,這裡是主城區的黃金地段。
很快,市民的顧慮被打消。政府依龜山為基礎,建起了一座開放式公園,還起了個富有詩意的名字:春園。同時,加快推進“引水進城、引水進山”的力度,打通解放橋至公明大道的水系工程,貫通了“梁山泊”山南、山北的水脈,用惠民之筆給老百姓繪就了一個山清水秀的美麗家園。
“帶你到龜山看看,這可是咱梁山的新地标、新名片。”今年春天,我剛回到老家就接到朋友邀請。穿過步行街,來到春園廣場,一座古式牌坊上,“龜山勝境”四個鎏金大字熠熠生輝。山腳下,涓涓溪流,綿延幽曲,成環抱之勢,這裡顯然成了背山面水的靜雅之地。
環顧四周,龜山公園大氣磅礴,厚重無比,與原來的雜亂無章形成鮮明對比。廣場南側,地勢平坦,視野開闊,猶如鬧市中的一片淨土。此刻,放平心情,靜靜呼吸,東來紫氣與浩蕩南風盡收懷中,頓時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。
順着南大門,拾階而上,首先呈現眼前的是元緒橋,再往裡穿越洞玄山房,來到臨溪亭,這是一道莊重大氣的景觀軸,行進中給人以明顯秩序之感。徜徉龜山公園,山水相照,水光潋滟,既有南方園林的雅緻,還有北方公園的氣勢。說實話,我是個不喜歡逛景的人。當漫步于春園的亭廊樓台之間,春風拂面,萌發新枝的垂柳輕輕飄搖,小橋流水中錦鯉自由穿梭,鴨兒嬉戲玩耍,恍若置身仙境,着實令人流連忘返。那一刻,我仿佛要心醉于山澗了。
三
“為人正直守本分,做人要講誠和信;自覺守法風尚高,敬廉崇潔有保障!”漫步中,一陣清脆的兒歌傳入耳中。聲音是從一個小院裡傳來的,這是一個典型的園中園。古典式的門牌上方寫着“馨園”兩個大字。我想,這應該是小院的名字。
“這裡是梁山家風家訓館,歡迎進來看看!”在門口,遇到一位叫邵玉濤的工作人員,在他的熱情招呼下,我們走了進來。感覺小園規模不大,但布局精緻,設計有序。一聊才知道,這是當地紀委監委打造的一個廉政教育基地。
“龜山傳說本身就有一定教育意義,我們将其和廉政文化進行巧妙結合,又挖掘了一些梁山籍優秀黨員幹部的典型事迹和當地優秀家風文化,集中在這裡進行弘揚和展示,讓大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。”邵玉濤說。
孩子們正在開展“小手牽大手”的廉政教育節目排練,我們沒有過多打擾,透過孩子們童真的眼神,還有那一臉的燦爛,感受到的都是陽光和力量。龜山真的變了,不僅成了市民們放松自我、強身健體的修身養性之地,還成了梁山人民純潔思想、淨化心靈的精神家園。
我發現,我愛上了龜山。雖然沒有泰山的雄偉,沒有梁山的盛名,但龜山質樸無華,厚重千鈞。